欢迎进入bsport体育!
咨询热线:400-123-4567
bobty体育官网重磅!《山东教育》刊发
发布时间:2022-07-31 00:51:47
近日,《山东教育》(小学刊)以《守望教育常识——刘学军和临淄教育面面观》为题,刊发了临淄区域教育发展的文章。
作为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刘学军认为,区域教育发展最重要的是遵循规律,让教育回归常识、回到最本真的状态。要处理好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布局要随着城市发展动态调整、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学校要主动承担完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重要责任,形成共建共享共长的教育服务体系。要处理好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的关系,构建完善现代学校制度,让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样子”,打造一座美丽的教育“百花园”。要遵循教师队伍建设规律创新激励制度、用活激励政策,引导教师焕发理想与激情。要遵循孩子健康成长规律,从生命和基础教育的整体性出发,唤醒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生命。
淄博临淄,2300年前的齐国都城。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稷下学宫、孔子闻韶等人文古迹,百家争鸣、围魏救赵等成语典故,姜太公、晏婴等名臣贤相,皆为世人所熟知。
临淄素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祭酒的荀子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齐国名相管仲有言: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临淄区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学军非常认同管仲的这句千古名言。他认为,其中彰显的是对教育常识的尊重、对教育规律的尊重。
2015年9月,经组织安排,刘学军履新临淄区教育局局长。对于这样的安排,刘学军认为,“自己是从教育上走出去的,现在重新回到教育岗位上,中间经历了七八年的“不在场”时期,但这七八年自己作为一个“局外人”,观察教育的角度有了变化,也对教育工作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上任之初,刘学军便直奔一线开展调研,巡视学校,与校长、师生座谈,3个月的时间,他跑遍了全区大大小小67所中小学。“重新回到教育,看到了这些年教育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到很震撼。”刘学军说,“但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其中包括教育和功利主义、教师职业倦怠、学校发展千校一面等,也感到很忧心。”
调研结束后,当年12月,临淄区组织召开了全区中小学校长会,会上,刘学军就调研发现的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对教育规律和教育常识缺乏基本的认知和尊重,是导致学校发展、培养目标与教育本原背道而驰的根源。在那次会议上,他第一次提出:教育要回归常识。
教育常识是什么?如何回归教育常识?2016年2月,在履职后参加的第一个全区教育工作会议上,刘学军明确提出了临淄教育发展的准、稳、实“三字原则”,即“定位要准、动作要稳、作风要实”。会上,刘学军用通俗的话讲:“就是不打雷、不刮风、不下雨,遵循教育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师的工作规律,引导教育回到教育最基本、最简单的知识与道理上来,让教育回到最本真的状态。”
很快,“三字原则”在系统内叫响并形成共识。后续几年,依据“三字原则”,临淄区每年都会根据发展实际提出年度发展要求,比如,2017年提出“三力”要求、2018年提出“三不变、三更加”要求、2019年提出“四必须、四确保”要求,等等。以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作为指导和遵循,临淄区教育改革稳健发力,重新回归本真、回归常识、回归梦想。
近年来,受城镇化进程加快、全面二孩政策放开、棚户区改造等因素影响,城镇中小学大校额、大班额问题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通病,这个问题在临淄区尤其凸显。在2015年底的调研中,刘学军发现,全区67所中小学里面,超班额的学校就有29所,占学校总数的40.8%,而这些学校大都集中在城区。
“城市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育要随之动态调整,与城市发展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在刘学军看来,这是教育发展的规律,也是确保教育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此,自2015年起,临淄区教体局就着手编制《临淄区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邀请专业机构进行编制,并经临淄区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这样就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学校建设的随意性,从长远上保证了未来全区教育与城市同步发展。”刘学军表示。
有了布局规划这张发展蓝图,如何推动蓝图落地成景?就成为摆在刘学军和同事们面前的现实考量,特别是在面对学校建设资金、土地等瓶颈问题时,如何想尽办法、攻坚克难?这考验的不仅是责任和担当,更是工作的机制、方法、能力和策略。
溡水实验学校是临淄区教育布局规划中位于城区西部的一所新建学校,已经于今年暑期竣工投用。可在该项目启动之初,由于国家政策调整,项目建设资金、征地搬迁等工作一度陷入困局。
“任何难题都有解决的办法,一定要在工作的机制、方法、力度上再动脑筋、加把劲。”刘学军和班子成员多次专题研讨推进工作,并主动向区委、区政府汇报,探索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的新机制。最终,在教育部门的牵头下,街道办全力配合做好征地补偿及地上附属物清理工作,财政部门积极创新投融资模式,项目建设得以顺利推进并竣工,新增学位1800个,充分满足片区内适龄学生入学需求,缓解周边学校的大校额压力。
包括溡水实验学校在内,2016年以来,临淄区先后投入近11亿元,实施9所中小学建设项目,在淄博市率先解决了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并于2017年底顺利通过了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区复评。
除了中小学大班额、大校额问题,在备受社会关注的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问题上,临淄区也建立完善跨部门协调机制,着力打通建设瓶颈。
淄江社区是临淄一座新兴社区,随着近几年居民不断入住,社区内原有的1所幼儿园已经难以满足居民幼儿入学要求,规划中的淄江第二幼儿园建设由于部门权责不协调不充分、土地划拨到教育部门后项目落地难等瓶颈,迟迟未能启动。在区教体局积极推动下,临淄区政府进一步强化了教育部门在配套幼儿园规划和建设中的权责,要求在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报批前,规划部门就配套幼儿园的详细规划、住建部门就建设条件意见书,必须书面征求教育部门意见,确保教育部门提前介入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行使配套幼儿园建设中规划、监督、验收的权责。教育常识同时,进一步完善建设条件意见书制度,由开发商负责办理一切手续及建设,建成后无偿移交教育部门办成公办幼儿园。
随着瓶颈的彻底打通,淄江第二幼儿园于2019年6月开工建设,并在今年9月竣工投用,解决了附近居民就近入园、普惠入园的需求。“这个幼儿园建得太及时了,设施条件好,很宽敞,收费还便宜,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优质公办幼儿园了!”家住淄江社区南区的刘先生高兴地说。
据介绍,今明两年,临淄区计划启动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项目11个,新增学位3510个,全区公办幼儿园占比将提高12个百分点。除了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临淄区去年还规划投资5000余万元,启动了皇城镇4所幼儿园建设项目,其中3所已于今年暑期竣工投用,1所将于明年竣工投用,充分满足该镇学龄前儿童教育需求。
2018年,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域工作启动,临淄区被淄博市列为首批推荐创建区县。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意味着教育发展的追求从外部的权利保障、机会均等、资源配置,转换为教育的优质发展、内涵发展与质量提升。
面对新任务新要求,刘学军始终保持头脑清醒,既没有被艰巨的任务吓倒,也没有贸然急功近利。“我们要深刻把握基础教育发展主题的历史性转换,坚持不为创建而创建,借力优质均衡创建东风,推动临淄教育发展水平在省市持续领先。”这是刘学军对临淄区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的定位,也是全区创建工作的基本原则。
自创建工作启动以来,临淄区先后出台《关于印发临淄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推进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坚持落实“一路带三线、五位同发展”措施,不断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实施校舍维修、教学仪器更新等办学条件提升工程,召开优质均衡创建推进会和农村学校管理现场会,开展优质均衡专项督导检查,实现了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2019年,临淄区代表淄博市迎接省政府对市政府教育履职情况检查并获得优秀等次。
“根据布局规划,下一步,我们要试点镇域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建设‘小而美’‘小而优’‘小而特’的乡村学校。”刘学军心中充满了对临淄教育未来的美好憧憬。
5年前,刘学军在学校调研中,听到最多的是抱怨声:校长抱怨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自我成长动力不足,队伍管理难度大。教师抱怨工作忙、负担重、待遇低,看不到希望。校长和老师们吐槽最多的是教师职称评聘的问题。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如果教师队伍出现了问题,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就无从谈起。”刘学军认为,“牵牛要牵‘牛鼻子’,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教师关心的职称评聘问题,拿出实招、硬招,定出实策、惠策,唯有如此,才能提高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教育才会获得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能。”
2016年8月,临淄区制定下发了《临淄区教育系统专业技术岗位分级聘任的实施意见》,2017年9月,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全区教育系统实施专业技术弹性岗位的意见》,实施教师专业技术分级聘任和弹性岗位,对达到一定资质的教师,拿出专项资金直接进行补助。
临淄区教育和体育局副局长刘建伟介绍,教师专业技术分级聘任,建立了十三个等级,一至四级为正高级岗位,依此类推,十一至十三级为初级岗位。十三个等级的设立,改变了当地原来教师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统一聘在最低档的情况。通过制定聘任条件和考核标准,实现优秀教师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的逐级竞聘,甚至越级竞聘。专业技术弹性岗位分“高级教师弹性岗位”和“一级教师弹性岗位”,分别按学校专业技术岗位总数的2%核算设置,区教育局按照学校实际专业技术岗位数量统筹分配。
在分级聘任中,临淄区明确程序,分级聘任首要的条件是教师必须在教育教学一线,并且必须严格按照方案制定、公布岗位、个人申请、竞争推荐、确定人选、聘用公示、报批备案等7道程序进行,各学校按照民主、公开、透明的原则,结合各校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方案。
“分级聘任后,全校从校长到中层、教师、后勤,每个人都根据工作量定岗,倒逼岗位。”金茵小学校长朱奉强介绍,考核方案由学校领导班子、骨干和级部主任制定意见草案,教师们民主商讨,最终分级聘任的标准由考核、岗位系数共同组成,学校有了教师自己约定俗成的公约,“填好一张表”“投好一张票”等各项工作得以开展,教师也有了自主选择竞聘岗位的权利,教育教学的积极性更足了。
“动态管理、分级聘任和弹性岗位,目的是使‘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的教师职务聘任激励机制更加完善。”刘建伟说。
孙海燕是临淄中学数学组备课组组长,她在2004年被聘为中学一级教师,2010年达到了中学高级教师的评审资格,但由于高级职称名额少,一直没有机会晋级。弹性岗位实施后,孙海燕因为在临淄中学竞聘中考核成绩、任职年限、创新发展三项成绩突出,顺利享受到了中学高级教师的待遇,每月工资增加千余元。
“‘弹性岗位’就是要让达到晋升职称条件、但暂时因岗位数量限制得不到晋升机会的教师,提前享受到所晋升职称的待遇。”刘建伟说,“如今,临淄每年分别有110名初、中级教师享受到弹性岗位带来的福利。
类似的还有虎山小学的老师。实行弹性岗位新政后,虎山小学去年的弹性岗位评比综合排名第一的是教师谭立,今年是教师丛红燕,两位教师从教近20年,但仍拿着初级工资,有了新政策之后,bobty体育官网她们优先享受到了弹性岗位带来的补助。
据统计,两项政策实施以来,临淄每年增加投入专项资金近1500万元,每年惠及教师3200余人。
给教师红利的同时,临淄区还加大岗位动态管理考核奖惩力度。该区对分级聘任和弹性岗位实行动态管理,每年考核,一年一个聘期,聘任期满后重新竞聘。其中,弹性岗位所需岗位数量循环使用,聘期结束或聘期内转岗不从事一线教学工作,以及聘期内完不成岗位职责的,专业技术弹性岗位待遇自行终止。
评上职称后,教师们不再抢着调到相对轻松的教辅、后勤等岗位,而是争着上一线、当班主任,摽着干工作、争着当班主任,教师管理顺畅多了,学校发展的动力也更足了。
“老师在职称评聘上有了想头和盼头,也尝到了甜头。”刘学军说,“教师队伍职业倦怠的现象少了,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被极大调动;校长管理学校也有了抓手,提升了学校民主管理、科学管理、规范管理的水平。”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个性基因,不应该千校一面,应该让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样子’”
采访中,刘学军用非常诗意的语言描绘了心中理想教育的模样:“教育是一方园地,学校是这片园地中的花朵,bobty体育官网每一朵花的颜色、大小、形状都不一样,姹紫嫣红,多姿多彩,共同构成一座美丽灿烂的‘百花园’。”
理想很丰满,但还是5年前的那次调研,让刘学军看清了临淄中小学的现实:67所中小学一个样子,学校发展千校一面。
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在调研中,刘学军重点关注并不断鼓励和引导校长们说出了心里话。“和我预测的基本一致,是教育督导出现了问题。”刘学军直言,“校长们反映,基础性指标太细,光督导准备的档案盒就上百个。还有,就是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校,也让学校成了流水线上的‘标准化产品’。”
针对这些问题, 2016年以来,临淄区持续开展教育督导改革,精简基础性指标,突出发展性指标,实施“一校一案”,完善督导评估方式,推动了学校自主发展、特色发展和内涵发展。
对于过于繁琐的基础性指标,临淄区持续做“减法”,“精简后的基础性指标要‘精’而‘硬’,是学校发展的‘刚性要求’,学校在落实过程中不能打折扣。”刘学军说。
据统计,临淄区2016年教育督导评估方案共设计了7项A级指标、22项B级指标,两项指标较2015年分别减少了2项和20项。同时,将原方案中附带的12个评估《细则》删除,不再设计基础性指标单个项目的评估《细则》。2019年又将A级指标由7个压缩为4个,B级指标由22个压缩为18个,C级指标由113个删减、合并、压缩为60个。
除了基础性指标过多、过细之外,一把尺子、一个标准衡量所有学校,导致学校发展的同质化,也是临淄区督导改革需要破解的一大瓶颈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临淄区创新构建“一校一案”发展性教育督导模式,各学校综合自身优势和特点,编制学校发展三年规划,制定年度落实目标。“学校自主设定目标,全区67所学校就有67个方案,每所学校都不一样,考核的时候主要看目标的‘达成度’。”刘学军说。
稷下小学是临淄区一所城区品牌学校,三年来,学校以“养心教育”为引领,认真实施“养心德育”,打造“育心课堂”,建设“养心课程”,构建完善“养心教育”价值体系,激发了学校活力。以运动会成绩为例,学校三年前还徘徊在全区四五名左右,在制定第一个三年自主发展规划的时候,综合分析学校优势,确定了三年前进3个名次的目标,如今这个目标已经顺利实现。
在临淄区东北端的皇城镇,“一校一案”督导改革也让这里的乡村教育焕发了光彩。“三年前,皇城教育群众满意度不高,每年都有学生转学到其它地方。”皇城镇中心学校校长杨国清介绍,“2016年起,全镇着力打造‘全面、自然、和谐、优质’的新生态教育品牌,提升了镇域办学品质。2018年全镇教育满意度测评大幅度提升,外出求学的学生也开始逐步回流。”
作为皇城镇唯一的中心小学,皇城镇中心小学在制定“一校一案”的过程中,实施“生长德育”,实现了育人和办学双提升的双赢。“从前,学校以完成上级布置的工作为主,工作是被动的。实施‘一校一案’以来,bobty体育官网我们主动思考工作,思维扩散了,思路打开了,工作主动了,效果也更好了。”皇城镇中心小学校长张虎君说,学校先后获得淄博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淄博市少先队工作红旗单位等荣誉。
采访过程中,张建仁告诉记者,稷下小学正在制定第二个学校自主发展三年规划,初步计划在实验班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学校信息化建设,但目前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
正当学校为资金问题犹豫不决时,临淄区教育发展基金及时拨付到位,因年度考核成绩优异,稷下小学获得20万元奖励基金。“这笔资金就像一场及时雨,坚定了我们推进信息化的决心。”张建仁说。
为适应督导改革需要,2017年9月,临淄区政府下发了《临淄区教育发展基金筹集管理及使用办法》,年投入400万元,引领社会各界共建教育发展基金,重点奖励在重大改革、教育教学、检查评估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学校和个人。
此外,临淄区还积极调整督导评估方式,对基础性指标的评估,督导部门结合责任督学挂牌督导的形式,每学期集中组织专项督导和随访督导,强化指标落实,及时发现问题,督促问题整改。对发展性指标的评估,主要结合现场观摩点评的方式,每年对学校自主发展目标开展形成性评估,三年规划期结束时对学校实施终结性评估。
目前,临淄区率先创建为全国首批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先后开展了4批次、所有67所中小学参与的自主发展现场观摩点评,展示了自主发展成果,分享了自主发展经验。
“如果把孩子成长比作一棵参天大树,家庭教育就是‘根’,要为每一名孩子筑好‘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家庭教育,指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年全国“两会”,关于家庭教育的提案总能引发全国上下热议,而家庭教育立法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
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各界对家庭教育的高度重视,也时刻触动着刘学军的思考。他曾打过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把孩子成长比作一棵参天大树,那么,家庭教育就是这棵树的‘根’,要为每一名孩子筑好‘根’。” 在他看来,家庭教育如果不到位,不仅会抵消学校教育的效果,还会给孩子发展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对此,惟有完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才能进一步提升家长家庭教育能力。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刘学军认为,完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是政府和全社会的责任,其中教育部门、学校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必须主动把这份社会责任扛起来!
自2016年起,临淄区教育局就将家庭教育列为全区教育工作中的一项突破口和引领性内容,2016年和2017年先后提出要“以家庭教育为突破口全面提升德育实效”、“以家庭教育引领德育体系建设”;2018年和2019年升格到家校社协同育人层面,提出要“突出家校社协同共育,实现德育综合改革实效再提升”、“构建家校社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德育工作体系”;2020年又将家庭教育作为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要求“健全家校社多元参与的协同治理新机制”。
一路走来,临淄区先后建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制定《临淄区家庭教育指导纲要》,成立区级层面的家长委员会,编印《牵手两代——临淄版》家长教材,先后组建两批共160余人的区级家庭教育讲师团,开展千师访万家、家教专家齐地行、稷下父母大学堂进社区等家校共育特色活动,初步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社会支持的家庭教育工作格局。
在临淄区家庭教育课程中,有一类课程是最受家长欢迎的,就是线日,临淄区雪宫中学举办了一场“放下焦虑、和谐关系”主题线上亲子教育报告会,全校2800余名师生家长在家观看了视频直播,点赞次数达69万次。据雪宫中学校长许之学介绍,这次学校家庭教育报告参与人数和点赞数创下新高,效果超出预料,为学校下一步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调研中,刘学军了解到,全区98%的学校希望加入“新基础教育”试验研究。最终,经过与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多次沟通协商,及全区上下反复斟酌考量,临淄区教育局郑重决定:回归“新基础教育”试验研究!
至此,一场期待已久的回归正式拉开了序幕。“回归新基础教育,就是从生命和基础教育的整体性出发,唤醒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生命。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保证科学规划、层层递进、逐步扩大,成熟一个、加入一个,成熟一批、加入一批,不能搞运动式、风暴式行政推动。”鉴于过去教育改革的教训,刘学军在回归“新基础教育”试验之初就明确定调。
2016年,临淄区研究制定了《临淄区推进“新基础教育”实验行动方案》《临淄区开展“新基础教育”实验的三年发展规划》和《临淄区教育局关于开展“新基础教育”实验的指导意见》等纲领性文件,与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签署了合作协议,临淄区实验中学、实验小学、太公小学3所学校被确定为首批核心试验学校,标志着临淄教育又一次搭上了“新基础教育”试验的航船。
在专家团队指导下,临淄区不断创生研究机制、组建研究队伍、举办专家培训,引导实验学校制定三年发展规划、统一目标愿景、形成研究合力。立足新基础教育“两层三领域”研究核心框架,组织首批150余名各领域实验骨干教师,每周开展不间断式课堂问题诊断、教学设计的反思与重建、学生工作常见问题的反思、班级建设独特价值的形成等专题研讨,依托日常化研究性变革实践,引领学校坚持学生立场,践行“价值提升”、“重心下移”、“结构开放”、“过程互动”和“动力内化”的价值理念,积极探索学校管理、课堂教学和学生工作的改革研究,有力促进了全区“新基础教育”实验研究本土力量的形成,提升了师生主动、健康发展的生命自觉与现代新型学校创建的内生力。目前,全区已有12所第二批试验学校加盟到“新基础教育”研究共生体,其他学校也均纷纷自发跟进研究,通过合作交流与生态联动实现共同发展。
2017年4月,时隔15年后,叶澜教授再次来到临淄。经过两天时间的聊叙,她说,和15年前相比,临淄的教育变化很大,特别是精气神,原来是行政的推动,学校和老师可能很大程度上是附和,但如今的投入是一种主动的真诚,愿意去做。
实验中学“新基础教育”试验教师高蕾在经历三年学习实践后,分享成长经历和收获时动情地说,作为一名试验教师,在专家们手把手的指导下,自己实践和品味着鲜活的课堂,这是一段让人知难而上、执着追求的艰辛历程,然而正是这段历程带给自己的成长和改变,将会深深地影响终生。
2020年8月,临淄区教体局与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签订了第二个三年合作协议,开启了临淄区 “新基础教育”试验的新篇章。临淄区还将成立“新基础教育”研究推进中心,着力打造“3+9+N”研究新格局,引导3所核心校试验、9所新认定的试验校、N所跟进校骨干教师在“新基础教育”的路上奋力前行,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发展,推动学校整体转型。
恰如叶澜教授所言:生命元气淋漓、实践伟力遒劲、书生意气风发、学校生活滋心。这也是刘学军心中理想的区域教育生态,是正在临淄教育、学校、教师和孩子身上发生着的变革。
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在其作品《麦田里的守望者》最后一段写道:“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除了自己之外没有一个大人,而他就在那混帐的悬崖边,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就把他捉住,整天就干这样的事,只想做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无论是为教育谋长远、为教师赋动能、为学校培植个性基因,还是为每一名孩子筑“根”、为唤醒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生命,刘学军所做的,就是站在教育的“悬崖边”,做一个教育常识的守望者。他说,这是用良心办教育。bobty体育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