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ort体育bsport体育

欢迎进入bsport体育!

咨询热线:400-123-4567

那些年我们缺失的“教育常识”bsport体育——读《教育常识》有感

发布时间:2023-09-12 18:10:01

  bsport体育登录西塞山区“人人悦读”活动已进入第二届,区教育局为每位老师赠送了一本教育教学专著《教育常识》。拿到李政涛教授新著《教育常识》时,心中不免有些疑惑:既然是常识,还有必要专门写书来讲吗?对于教育常识,即使一般的家长不懂,但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的老师们也不懂吗?这本书的价值到底在哪里?……

  该书的“序言”回答了我的疑问:“教育者最大的无知,是对常识的无知。在我看来,就是社会弥漫着的对常识的无知和漠视,是对常识的尊重和敬畏的缺失……失却常识让世界惶然失措,深受其害。”随后,人性常识、教育理想常识、教育过程常识、教育内容常识、学生常识、教师常识和教学常识等7章分层梳理、逐步深入,越读越体会到“常识”的力量不容忽视。回顾自己24年的教育工作,何尝不是在摸索常识、理解常识、运用常识的过程中前进。常识,是最本质、最直接、最实用的教育规律,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所应遵守的基本底线。

  掩卷沉思:那些年,为什么我们的教育效果不佳?我们缺失了哪些教育常识?我认为,最缺失的有这样几方面:

  一是学生常识。有一个大家熟悉的实验:给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分别出了同一道题:有一艘船,船上有15头牛、25只羊,船的主人划着这艘船要去集市,请问主人多大年龄?结果几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一律说不知道;初中生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而高中生按照数理逻辑的推导都能算出答案来。此题真正的答案就是“不知道”,因为有多少只羊、多少头牛,跟这个划船人的年龄没有任何关系。为什么越小的孩子的答案越能接近真理呢?为什么小孩子能说出皇帝没穿任何衣服呢?为什么我们常说“童言无忌”呢?这是因为“孩子的内心是一个宇宙”,孩子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心理体验。年龄越大,他们受到的所谓教育越多,被“禁锢”的定势可能也越多,“小宇宙”越发失去童真的光彩。而教育的失败正是我们用填鸭式的标准答案去要求孩子时bsport体育,他们犹豫了胆怯了,从而推导出了一个个貌似合理、其实远离本性的答案。所以,教育首先需要回归的是“以人为本”,“把儿童当儿童”,让儿童按照自己的本性去生长,不要做那个急不可耐催促童年世界向成人世界转化的“拔苗助长”者。

  二是教育理想常识。钟启泉教授一次听一节高二数学课,某道题只有一个学生解出来,但是他只悄悄地做出来,并不声张。钟教授问他为什么,这名学生倒也坦诚,说怕将来高考会增加一批敌人——知识要垄断才能在竞争中取胜。钟教授感叹:岂止他一个人,我们的很多校长教师都是这样思考教育的——“本校习题不得外泄”,这不就是一个根深蒂固的想法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就提出“四个学会”,其中之一就是“学会共处”。学会共处,就要学会关心(to care),学会分享(to share),学会合作(to work with others)。应试教育使得我们的学校、教师、学生抛弃了知识共享,成为一个垄断的利己主义者。因为他们从上小学时老师就告诉他什么叫竞争,不争就没你位置,要竞争要表现自我要排斥他人你才有立足之地。那么竞争与秩序究竟什么更重要?《道德经》云:“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苍天的法则是有利于万物生长,“圣人”的准则是帮助别人而不和别人争夺。我们的教育,只有回归到最基本的“利而不害”、“为而不争”,着力建立遵守规则秩序、促进良性竞争的和谐社会,才是教育的最大成功。

  三是教学常识。“百度”一下“教学活动”的含义,它告诉我们:“教学活动通常指的是以教学班为单位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的互动性是教学的本质特征。然而,近些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兴起和广泛应用,“课堂转型”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似乎只要有了电脑、只要有了技术,就可以实施教学教育常识,甚至超越传统教学百倍千倍的效果。云平台上的资源何其丰富,互联网+的速度何其飞快,课件制作何其精美……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的现象是:教师手按鼠标、自顾自地一路点来,讲解过程变成为一场“多媒体秀”。学生则只能随着屏幕所呈现的内容,步步紧跟,失去了积极参与教学和思考问题的机会,学生的主体参与性不能得到充分体现,合作、交流有名无实,课程整合成了教师的单边行为。因此,钟启泉教授告诫大家:新的技术不能代替课堂教学,教学的过程一定是人际互动智慧碰撞。因为教育需要两个过程:一个是认知发展和概念建构的过程,另一个是集体形成集团思维的过程。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看法,产生认知矛盾,推动集团思维不断递进。没有思维碰撞,教育就无法完成。教育需要当面交流,课堂是不可复制的,这都是教育常识。

  “我们有时候已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纪伯伦语)在这个人人趋之若鹜变着法儿标新立异、自立门派,高声宣扬创新与特色的时代,回归“教育常识”、强调“教学常态”教育常识,一度成为顽固不化、因循守旧的代名词。读《教育常识》,能让我们带着严肃、求实和尊重的态度,反思那些年我们缺失的教育常识,重新回归和确立常识,倾听和理解常识,实践和创造新的常识,从而不断增长教育理性与智慧,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做一名幸福的教育工作者。